如何成为教师中的“首席” ——成尚荣谈“名师的追求与成长”

成尚荣作专题讲座。


2月12日,在成都市温江区“创新干部、首席教师”培育项目开班仪式后,中国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为全体学员做了题为“名师的追求与成长”的专题讲座。在这位年过八旬的教育专家睿智并充满诗意的讲座中,他对名师的解读金句频现:“小学老师也可以成为‘大先生’。”“‘大先生’应该是长大的儿童。”“大家要成为专业的智者。”“要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”……一个半小时的精彩讲座让所有听者聚精会神,他们对“如何成为创新型干部,如何成为教师中的‘首席’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


◆小学老师可以成为“大先生”


“李吉林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,但是,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追求,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,成为著名的儿童教育家。她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。”成尚荣从回忆导师兼同事李吉林的事迹开始了讲座。


“李老师真的是人生为了一件大事而来,为一件大事而去。”成尚荣说,“情境教育”来自国外的英语教学,李吉林研究中国儿童的情境学习范式几十年,受到国际上的关注和高度赞誉,这说明中国小学教师了不起。


“文革”后,李吉林重新回到学校,她说的第一句话是“我要克服一个女人的弱点。”成尚容说:“我想,人总是有人性的弱点的。一个首席教师必须要认识自己,而认识自己是最难的,真正的英雄是战胜自己的人。”李吉林说的第二句话:“我要把过去的时间重新捡回来。”她决定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,只有在课程改革中才能促进成长。


研究中,李吉林提出重要命题——情境教学。“学习是在哪里发生的?”成尚荣问,“学习发生在书本中、发生在教材里、发生在课堂里,发生在符号世界里面。但是,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在生活中,在生活的情境中才会发生学习。李老师还意识到,教学要落实在课程中,她建立一个完整的情境课程的框架,包括学科课、主题课程、野外课程、小幼衔接的课程。”


李吉林还用“竞走运动员”和“跳高运动员”比喻自己。


竞走运动员要一直向前走,走得快而且走得好。但是竞走的规则是两只脚不能同时离开大地。要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。“前方有条地平线,但地平线是永远到达不了的。有追求的人,他永远遥望地平线,追求地平线。”成尚荣说:“在座各位首席教师,你们每年都要有自己‘地平线报告’。”


李吉林也是一个“跳高运动员”,她眼前的高度是“理想的高度”“人生意义的高度”。“你们要向跳高运动员一样,不断提升、不断跨越、不断突破、不断超越。做一个首席教师、创新干部,就是要不断超越自己、突破自己,你才能够永远向前。”成尚荣说。


2019年,李吉林得了胰腺癌,但她选择了离学校最近的南通市中医院治病。她说:“我打开窗户,就能看到亲爱的校园,看到孩子的身影。我每天能听到孩子的读书声、歌声和笑声。当我住在这病房,我心就安下来了。”


李吉林去世以后,一位雕塑家为她塑像,把她的照片摆在工作室的四周,每天观察。有一天,雕塑家对李吉林的女儿说:“我找到了!你妈妈的眼睛是非常干净的。”“眼睛干净意味着心灵的干净,是心灵的高尚、心灵的纯洁。各位老师,作为一个好教师、好干部,首先要让自己心灵高尚起来。心灵干净、崇高的人,才能真正成为创新干部,才能成为真正的首席教师。”成尚荣叮嘱道。


◆关于“大先生”的三个认识


“‘大先生’的使命要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。”“大先生”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,成尚荣从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位“大先生”王国维、梁启超、陈寅恪、赵元任讲起,谈了他对新时代“大先生”的三个认识。


认识一:“大先生”是对教师称呼的尊重。这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尊重,是对教师的尊敬。新时代提“大先生”,说明教师的社会地位高。“大先生”在文化传统中早就存在了,一般是指有学问的长辈。成尚荣以原泰州中学的副校长、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为例,他进行了母语教材研究,完成了从教师到学者的转化。“做新时代的‘大先生’,不仅仅是对教师的尊重,更体现出一种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。”成尚荣说。


认识二:“大先生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。“要走向首席教师,走向创新型教师,境界在哪里?最高的目标在哪里?应该做个大先生。”成尚荣说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“四有好教师”,要做学生发展的“四个引路人”,“我个人觉得‘四有好教师’和‘四个引路人’,是‘大先生’的一个具体内涵。‘大先生’是名教师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境界。”


认识三:“大先生”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性命题。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教育也要高质量发展。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构建一个体系—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,本质是建构一个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。“高质量教育说到底是人的高质量。”成尚荣说,“高质量来自我们的课堂,没有课堂的高质量,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高质量。高质量课堂是靠教师创造。只有读懂教师,才能读懂教育,才能读懂学校。而教师要读懂谁?教师要读懂儿童。今天提出的‘大先生’,就是让教师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造型老师。”


◆认知“大先生”的六个视角


“什么是大先生呢?”成尚荣认为有不同的视角。


第一,人性的视角。“大先生首先是一个人,一个大写的人、真正的人。做‘大先生’要从做人开始。”成尚荣说。比如,被称为“大先生”的杨绛。钱钟书用8个字描述她“最贤的妻,最才的女”。她一生喜欢的两句话:“我是一滴水。”“我不够格。”她说:“我是一滴水,不过是一滴清水,不是肥皂泡。”“我不够格”说明她的谦虚。“浮躁、浮华、浮夸这‘三浮’现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的敌人。”成尚荣告诫教师们,“做一个真正的人,做一个贴近生活大地的人、一个通情达理的人、一个有生活烟火气的人,但是,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,他很真实,是一个大写的人。这是我对大先生的第一个认识。”


第二,传统文化视角。成尚荣以《孟子》中“人皆有忍人之心”为例,他说,“忍人之心”就是“恻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辞让之心、是非之心”。“四心”分别生出了人品的“四端”:仁、义、礼、智。与此同时,孟子还揭示了“大丈夫”的特质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谓大丈夫。”这些点明了“大先生”的人格价值观,并衍生了“大丈夫精神”。


第三,国之大者视角。成尚荣讲述了吴健雄、杨振宁、李政道、邓稼先、钱穆等人的故事:“心怀国之大者才是大先生。在吴健雄母校,会看到她的墓志铭‘一位优秀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’……名教师、创新干部、首席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心怀,心怀国之大志,就是把国家放在心里。”


第四,知识分子视角。“有知识,就是知识分子吗?评价知识分子的根本标准是有没有社会责任感。”成尚荣说,知识分子是超越职业的,更是超越学科的。“我们是语文教师,但是要超越语文教师;我们是数学教师,但要超越数学教师,要心里装着全社会、全人类。知识分子要有批判精神,固然要解构一个事物,甚至要解构一个世界,但是真正的知识分子,还要用积极的态度建构一个世界。”


第五,儿童的视角。“‘大先生’应该是一个长大的儿童,是一个大型的儿童,是一个大儿童。”成尚荣背诵了陶行知为教育创造社写的《教师歌》。“来!来!来!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,发现你的小孩。你不能教导小孩,除非是发现了你的小孩。来!来!来!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,了解你的小孩。你不能教导小孩,除非是了解了你的小孩……我们只有走进儿童心灵,才真正了解孩子,了解孩子,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。”

第六,专业智者的视角。“‘大先生’是专业的。老师要进行课程教学,要学会开发课程,还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。无论是创新干部还是首席教师,你总得有自己一个学科。丢掉学科,就没有成长的基础。”成尚荣强调,教学是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要做一个真正的、有影响力、优秀的学科教师,成为专业的智者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首席教师”。


“总之,成为大写的人、大丈夫精神的人、心怀国之大者、知识分子、儿童视角、专业的智者,这六个视角要整合起来,那就是要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。要做大先生境界的人,我们先从做一个好人、做一个真正的人开始。”成尚荣总结道。
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